一、校準前準備
- 工具準備
- 標準溫度計:選擇精度高于培養箱標稱精度的溫度計(如±0.1℃),優先使用經過計量認證的鉑電阻溫度計或高精度數字溫度計。
- 校準記錄表:記錄校準日期、環境條件、測量點、實際溫度值及偏差。
- 輔助工具:如溫度記錄儀(可選)、絕緣手套、清潔布等。
- 環境條件
- 確保校準環境溫度穩定(如20-25℃),避免陽光直射或通風口影響。
- 培養箱需空載運行至少2小時,使其達到熱穩定狀態。
- 安全檢查
- 確認培養箱電源接地良好,無漏電風險。
- 檢查門封條是否完好,避免溫度泄漏。
二、校準步驟
1. 確定校準點
- 根據培養箱使用范圍選擇校準點(如37℃、50℃等),通常覆蓋低溫、中溫、高溫三個區間。
- 若培養箱用于特定實驗(如細胞培養),需增加該實驗常用溫度點。
2. 放置標準溫度計
- 將標準溫度計探頭置于培養箱中心位置(避免靠近加熱元件或冷風出口)。
- 若培養箱體積較大,需在多個位置(如上層、下層、角落)放置溫度計,評估溫度均勻性。
3. 穩定與讀數
- 設定培養箱至目標溫度,運行至少30分鐘至溫度穩定。
- 每隔5分鐘記錄一次標準溫度計讀數,連續記錄3次,取平均值作為實際溫度。
4. 偏差計算
偏差=實際溫度−設定溫度
- 例如,設定37℃,實際測得37.3℃,則偏差為+0.3℃。
5. 調整與復測
- 機械式培養箱:通過調節溫控器旋鈕或電位器修正偏差。
- 智能型培養箱:通過校準菜單輸入修正值(部分型號支持自動校準)。
- 調整后重新運行至穩定狀態,復測溫度確認偏差在允許范圍內(通常±0.5℃以內)。
三、校準后驗證
- 溫度均勻性測試
- 在培養箱內不同位置(如中心、四角)放置溫度計,運行至穩定后記錄各點溫度,計算最大溫差。
- 均勻性要求:一般≤1℃,高精度培養箱需≤0.5℃。
- 穩定性測試
- 連續運行24小時,每小時記錄一次溫度,檢查溫度波動是否在允許范圍內(如±0.2℃/24h)。
- 恢復時間測試(可選)
- 模擬開門操作(如開門1分鐘),記錄溫度恢復至設定值所需時間,評估控溫響應速度。
四、記錄與報告
- 校準記錄
- 填寫校準記錄表,包括:
- 校準日期、環境溫濕度
- 設定溫度、實際溫度、偏差
- 調整方法及復測結果
- 校準人員簽名
- 校準報告
- 生成正式校準報告,附溫度曲線圖(如使用數據記錄儀)。
- 報告需明確校準結論(合格/不合格)及下次校準日期。
五、注意事項
- 定期校準
- 建議每3-6個月校準一次,高精度培養箱或關鍵實驗設備需縮短周期。
- 新購培養箱或維修后必須校準。
- 避免干擾
- 校準期間勿頻繁開關門或移動溫度計。
- 遠離振動源或電磁干擾設備。
- 人員資質
- 合規性
- 符合ISO 17025(實驗室認可)或GLP(良好實驗室規范)要求。
- 保留校準證書及原始記錄至少5年。
六、常見問題處理
- 溫度超差:檢查加熱元件、傳感器或溫控電路是否故障。
- 均勻性差:調整風道設計或增加循環風扇轉速。
- 波動大:檢查電源穩定性或更換高精度溫控器。
通過系統化的校準流程,可確保培養箱溫度的準確性和穩定性,為細胞培養、微生物實驗等提供可靠的環境條件。